生态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后怎么样发展?生态学应如何处理与生物学、环境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生态学将如何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如何培养生态学专业人才?……
4月16日上午,在浙江大学主办的“畅想2030——浙江大学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中科院和国内知名高校的13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大学,共同为浙江大学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建言献策。
关于构建生态学学科体系的初步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方精云
生态学发展面临两方面的新形势。首先是科学本身的发展态势。一些传统的宏观生物学的内容出现了萎缩甚至消亡,这给生态学留下了重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生态学可以把原本属于经典生物学的一些课程,如生态解剖学、生物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纳入我们自己的学科体系里面。构建生态学学科的重要前提就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次是国家重大需求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总布局、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等等都是需要生态学学科提供理论支撑。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生态学需要突破传统学科框架,即生态学不仅仅要满足“生态学是按照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一传统的定义的范畴,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范畴,包括研究和解决气侯变化、环境变化、水土污染、冰川熔化、城市化等一系列的变化所带来的一些重大的问题,只有这样生态学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一级学科。
如何定义作为一级学科的生态学?我认为现在的生态学应该包含下面三层内涵。第一,生态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生命,包括了它的过程、机理以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它为人类认识、保护、利用和改造大自然提供了基础。
第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这是它的内涵。人类能基于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认识和改造自然,建设美丽的国土。
第三,生态学的核心还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只不过这种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为环境的,作用的结果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系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构建生态学学科体系必须明确几个原则。第一,要明确生态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基本内涵,同时它不能从属任何一个已有的学科,包括它的母体,它必须是独立的。
第二,生态学下设的每个二级学科应该有自己的标签,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如果你学的是动物,毕业以后就能用一个非常简洁的词告诉大家,你的专业是动物生态。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二级学科的划分,每个二级学科之间要有明确的边界。另外学科名称要相对固定,要有稳定性。
第三,二级学科下面可以进一步发展研究方向,将来也可以划分三级学科。但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两类人才的定位不同,因此分科应该有比较大的差距。
目前,浙江大学已启动了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全国的生态学树立了标杆,并将生态学细分为植物生态、动物生态、微生物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可持续生态,多点开花,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但另一方面,对学科的评价指标不能单纯地以发表论文为导向,应该把发文章和解决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结合起来。
我特别希望,浙大能在引领中国生态学发展的同时,能够为中国生态学的真正发展、为中国生态问题真正的解决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谋划,多做一点事儿。
浙江大学生态学科2030发展展望
浙江大学生态学学科带头人
方盛国
到2030年,浙江大学生态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它有什么保证的体系?
首先,我们要推进国际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浙江大学生态学科师资队伍出现断崖式短缺,因此,我们需要开通引进博士后的通道,引进国家青年千人,引进以后加强培养,加强特色教材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大学已经认识到引入人才和内部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因为引入了外来人才而打消了内部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学校重点引进青年千人、优青,注重自己内部的培养,鼓励本校的研究生来做博士后,优秀博士后三年有重要成果,可评定副教授,通过博士后引进通道直接留下来加强团队建设。我们打造博士后青年师资队伍,做科研,做成果转换、做社会服务,是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未来。
浙江大学加快推进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的决心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生态学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使我们有紧迫感、使命感、凝聚力。我们要通过队伍的整合,科学问题的凝练,协同攻关,到2030年,要在发掘新资源、创新新技术、提出新概念、发展新理论这四个方面,多点创新突破,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
一所出色的大学必将在促进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上有所作为,这要求高校一定要按照国家的需求,推动成果转化,服务于社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这也是浙江大学一直坚守的发展理念。
再者是要有创新的观念。以卤虫在极端环境中间协同共生机制为例,我们有团队已经把卤虫休眠的技术应用到研究环境影响大熊猫受精卵延迟着床的机制中去。这提示我们要整合队伍,凝练方向,创新观念,更加模糊学科边界,开展交叉创新,这是学科决胜的关键。
简言之,浙江大学生态学要充分发挥人才与特色方向的优势,加强产学研用等深度融合,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2030年迈进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生态学发展需要机制保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冯江
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学适应了国家需求的变化。实际上,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很难的,而且竞争力非常激烈。因此,我们确实要把学科体系想清楚。如果生态学不脱离开原来的母体(生物学),这个学科可能就不会长大。所以说,它必须有它独立的学科体系。
生态学发展同时需要考虑体制机制的问题。浙江大学目前将生态学分为五个方向,这有利于将来发展,但现实是无论是团队、人员队伍、成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因此,生态学未来发展需要考虑学科均衡的问题。学科空间的问题、编制的问题,也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学科竞争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进与出的动态平衡过程。因此,生态学发展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机制体制来保障人才的流动。浙大现在实行学部制,更要发挥学部制的体制力量,让生态学科更开放。
生态学科建设中的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
兰州大学副校长
安黎哲
与其说此次论坛是对浙江大学生态学科一个主动出击,倒不如说是对生态学科发展的忧患意识,或者是一种进取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浙江大学生态学的动物生态、植物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可持续生态和微生物生态五个方向,非常确切、有针对性。双一流建设中的一些指标和生态学的方向紧密相关,并且十分契合社会服务的功能需求。浙江大学动物方向有对大熊猫、朱鹮和扬子鳄等珍稀动物种群衰退与行为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微生物生态学注重解决污染问题等,都是能够解决社会生态问题的。
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立德树人是根本。浙江大学在本科培养这方面也有不错的经验。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需要创新。我建议,第一,把教授的思路、研究成果传递给学生,把科学研究的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第二,向本科生开放研究平台,鼓励本科生做研究,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第三,鼓励知名教授给低年级的本科生上课,这要设计到以后的双一流建设指标体系中去。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功能。目前,浙江大学生态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仍有欠缺。我们应该跟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和一流人才机构合作,用指标去合作,提高中国生态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双一流建设还要求构建社会参与的机制。浙江大学建立的实习基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种是让社会参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特别是聘请和学科相关的知名企业家或者是设计单位的人为兼职教授,给学生授课,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可以到一些知名公司去看看。这种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帮助促进生态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用顶层设计支持一流学科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阮宏华
这次论坛不仅是凝聚大家智慧的一次好机会,同时也为全国生态学科下一步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讨论的机会。通过此次讨论,我们希望看到浙江大学新的生态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
学科的顶层设计事关人才引入、学科评估。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没有国界。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引进人才的时候,生态学要交叉,要发展,要新理论。我总是希望在我那儿能引到具有化学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的博士来研究生态学。有这样的学科性的交叉,才有这样一个中国有实力的大学,将来能够在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上有所突破的关键。
完成与生物学、环境学的切割,也有利于在学科评估的过程中平衡资源。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浙大还应该有个标杆,是以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生态学为标杆,还是以佐治亚大学的生态学为标杆,还是哈佛大学,应该有个比较。
一流学科发展的难题与解决之道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
李保国
怎么处理好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研究生物学的时候,也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有的大学将宏观生物学划到生态学上,将微观生物学划到生物学,但是宏观生态难道就不做微观了吗?
实际上我们做宏观生态也会大量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因此,技术是不能分割的。过去我们讲宏观和微观,讲的是研究对象,比如说我们研究细胞,但随着学科发展,这一界限正变得模糊。
新形势下,生物学需要变革,将生物学的的资源整合进生态学,这是一条捷径。与此同时,生态学科的建设还要加快速度培养人、引进人、留住人,各方面的人才整合在一起。
生态学学科建设实际上最主要的还是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我们不光要做基础研究,还要服务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咨询和生产规划。如果能够提前布局这个,学科发展就会好。
学科发展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望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云南大学教授
段昌群
浙江大学生态学的发展门类比较齐全,学术水平比较高,研究能力比较强,科研支撑条件比较完善,特别是五个学科方向,设置科学,学科的界限相对来说比较清晰,同时每一个二级学科和现有的学位评议组建议的学科科目的名称的一致性比较好,既显示了多年的工作积累,也展示了很强的发展潜力。
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可以更进一步地来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牌。现在每一个学科方向都有自己的优势性工作,这是满天星光;我们同时还需要皎洁的月亮,这样才能凝聚起浙大的优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声誉。
目前,国内的学科发展基本上是任务带动学科,虽然它的直接动力比较足,但是也有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经常会“低头拉车”,缺乏“抬头望路”。解决现实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学科的长远发展不一定是现实问题能够直接看得到的,特别是中东部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难度大、所需时间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态学理论的创新、方法论的开拓,既解决中国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又能够使生态学在更高、更新、更大的平台上得到发展,进而引领世界生态学的发展。浙大应在这些方面开展一些尝试、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叫发展生态学还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研究的领域,是直接来支撑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在国内,发展生态学或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没有一个学科范式,它的学科构建、研究的内容、对象、方法等等,肯定和其他的生态二级学科是不同的,学科的交叉性、多学科的融合性也十分突出。因此在这一领域,要尽快地来组织力量做大,进而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
只有让生态学面向决策支持,面向社会服务,把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和尝试变成普通社会公民的思考问题的一个尝试、变成政府决策应该守住的一个底线,变成社会发展当中人人都能够遵循的一种伦理道德,这样我们生态学才能服务社会、支持社会前行。
专业设计要突出学科特色和国家需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
彭少麟
在一些学校里,生态学或属于生物学的二级学科,或属于环境科学里面的二级学科,它和这些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切割这些联系,生态学就不能真正成为一个一级学科。因此,从本科教学上就应该将生态学明确独立出来。
其次,生态学应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服务国家需求。浙江大学的植物生态学十分有特色,如果能将中国最有特色是亚热带的场地阔叶林作为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凝练植物生态,一定会在世界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畅想2030年,还需要有一个目标的比较。把世界上最好的生态学科作为比较对象,从基础的教学指标等维度出发,比较总结自己的差距、发展目标、学科定位。目标比较是必须做的一个事情,否则学科发展到最后也不知道这样做了以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位置。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