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福县抓住列入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的契机,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紧扣富有安福特色的“樟、竹、杉、油”,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推动特色生态资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民生福祉的绿色发展路径。
健全所有权权能结构
实现自然资源价值资产化
安福县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入手,全面开展生态资产确权、生态价值计量等试点。
核算自然资源资产。作为全省首批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试点县,安福县坚持目标导向,深化水、土地、森林、矿产等主要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建成县级自然资源资产数据中心,并将核算单位延伸到乡镇、村组,编制完成2013—2015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正在完善2016年自然资产负债表,各部门正在收集2017年相关数据。
确权自然资源资产。该县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基础,整合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制定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试点办法,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推进土地、水域、森林、矿产等重要资源资产产权确权登记工作,逐步建立全县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同时,制定产权主体权力清单,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权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交易。
估价自然资源资产。根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数据,采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测算方法,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
健全市场公平交易机制
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
安福县从建立生态流域补偿机制入手,探索启动生态权益交易、生态资产融资等试点。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该县制定出台重点流域生态办法,对泸水河、陈山河、同江河等重点流域进行生态补偿,建立权、责、利相一致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2017年县财政投入生态补偿资金570万元,2018年设立流域生态补偿专项资金1000万元。
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前提,探索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调整县城居民阶梯水价,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建立城乡垃圾处理收费机制。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落实碳排放交易制度,探索林业碳汇等交易模式。探索建立用能权交易制度,在部分行业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启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积极推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财园信贷通、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以及各银行等加大对生态产业融资贷款,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生态产业和项目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积极为符合生态产业的重点企业、关键项目打造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机制,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环境权益统一交易、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以自然资源资产为抵押物贷款模式,针对产权主体进行银行授信,通过金融形式使自然资源资产货币化并进入市场流转。
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机制
实现发展动能生态化
安福县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就是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在绿色生态产业上做“加法”,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等“1+3”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重,加快产业集群层次、技术、效益提升;积极把握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机遇,主动对接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着力招大引强、扶优扶强,实现首位产业快速集群发展,推进锂电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升级,加快形成完备产业链。在落后产能上做“减法”,坚决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先后关闭小煤矿9个,煤炭去产能42万吨,开展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清洁化生产、循环化改造、资源综合化利用,早日实现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加大开发区改革创新力度,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全面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开发度,提升园区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就是按照产业化规律推动生态建设、提供生态产品,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依托该县耕地、林地、水面资源,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统筹推进井冈蜜柚等八大富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现代产业。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绿色、古色、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完善羊狮慕、武功山景区配套设施,加快羊狮慕康养特色小镇、章庄“兔子的老家”、浒坑龙水山康养小镇等建设,着力构建“龙头引领、核心集聚、多点支撑、区块互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立足森林覆盖率高,拥有纯净的空气、水和无污染土地的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为先基础上的大健康产业低碳经济模式,推进严田神元大健康产业园、武功山研学基地建设,加快形成集健康旅游、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及保健品、绿色有机食品、健康养老为一体的、横跨三产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
推进富有安福特色的“樟竹杉油”等特色生态产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市场导向的樟树产品研发和生产,开发樟树工艺品、樟木家具、天然冰片、樟树精油保健品等樟树产品,加快樟乡天然冰片项目建设,发展香精香料、樟木制品,积极建设樟科植物种质基因库基地及科技示范园。依托固欧家居等现有竹木加工企业,培育和引进以毛竹为原料的高附加值工业企业,通过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工业经济效益,促进毛竹种植和毛竹低改,形成毛竹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机制。培育和发展以陈山红心杉为原料的木加工产品,开发可购买可带走的红心杉产品,促进陈山红心杉的种植规模扩大。培育和发展菜籽油、山茶油工业企业和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具有安福特色的油产品和食品,带动高产油菜、油茶的种植以及低产油茶林改造,并结合旅游线路的观光带建设,形成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百里金花长廊”。
健全绿色发展责任追究体系
实现生态责任制度化
安福县以完善国土空间开发和管控制度为抓手,加快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责任制度。
立足“源头严控”,强化健全防范体系。编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从严管控城镇开发边界,58.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纳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的编制工作,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生态红线管控区面积973.4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2.4%。
立足“过程严管”,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全域生态保护常态化治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机制,实施流域修复、森林质量提升等工程,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制度,整治城乡环境,把控污染面源,淘汰污染产能,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6门类24大类34中类36小类。编制完成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全面完成生猪关停退养,关停养殖场443户、退养生猪86114头,兑现栏舍拆除奖补3148.5万元,并在全市率先启动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
立足“后果严惩”,强化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加大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比重,在全省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制度,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重点流域生态补偿等办法,完成赤谷、浒坑2个乡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持续开展生态检察工作,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进程,筑牢生态法治“绿盾”。
安福县通过对自然资源等生态要素进行编表赋值,找到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生动体现,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渐入佳境。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