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绿维文旅参与过多次生态区的规划工作,并深度参与了“贵州朱昌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的整体策划、城市规划及设计工作。绿维文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将会出现一大批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生态新城、绿色新城、生态文明小城镇、低碳城市、国际慢城、零碳城市等。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效地整合生态文明,探索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是需要探索的主题。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李克强总理指出,从贵州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山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实现产业崛起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共赢。
《方案》指出,深化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机制,加快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也正是在2013年7月19日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将中国生态文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贵阳市百花湖畔的朱昌镇作为这一论坛的永久会址,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承载了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开启了创新追求生态文明中国梦的脚步,其规划和建设对于我国生态城镇的发展极具示范意义。绿维文旅有幸承担了“中国·朱昌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的整体策划、城市规划及设计工作,依托百花湖良好的景观资源和生态本底,在生态保护结构和生态修复与重建前提下,再进行生态文明城镇的规划与设计,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三个发展结构,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并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部曲模式:第一部曲-生态目标之曲:构建生态城镇指标体系,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目标;第二部曲-生态构建之曲:通过生态修复与建设,重构朱昌生态新格局,落实生态指标;第三部曲-生态产业之曲:注入生态产业,建设活力朱昌;第四部曲-生态运营之曲:统筹;第五部曲-生态展示之曲:展示生态特色,做生态城市建设的领航人。
小编整理两个《方案》的重点内容,以便更清晰准确的了解政策。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李克强总理指出,从贵州实际出发,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山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实现产业崛起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共赢。
战略定位:
1.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跨区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加快构建有利于守住生态底线的制度体系。
2.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立矿产资源绿色化开发机制,健全绿色发展市场机制和绿色金融制度,开展生态文明大数据共享和应用,完善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构建培育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制度体系。
3.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完善生态保护区域财力支持机制、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护林服务机制,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加快构建大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
4.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加强涉及生态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推动省域环境资源保护司法机构全覆盖,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地方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和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体系。
5.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区。深化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机制,充分发挥其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助推地方绿色发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八大重点任务:
(一)开展绿色屏障建设制度创新试验: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山林保护制度。完善大气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水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土壤环境保护制度。
(二)开展促进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试验:健全矿产资源绿色化开发机制。建立绿色发展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绿色发展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制度。
(三)开展生态脱贫制度创新试验:健全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机制。完善生态建设脱贫攻坚机制。完善资产收益脱贫攻坚机制。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四)开展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制度创新试验:建立生态文明大数据综合平台。建立生态文明大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大数据应用模式。
(五)开展生态旅游发展制度创新试验:建立生态旅游开发保护统筹机制。建立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机制。
(六)开展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创新试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立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机构全覆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体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七)开展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示范试验:健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高端智库。
(八)开展绿色绩效评价考核创新试验:建立绿色评价考核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
到2018年,贵州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部分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成果。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推动生产空间开发从外延扩张转向优化结构,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国土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4.2%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4.4万公顷以内。推动产业全面向园区聚集。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优化城镇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城市空间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控制在1.2%以内,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50%,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3%以上和90%以上。推动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集约布局,农村居民点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控制在1.9%以内,70%以上行政村达到绿色村庄标准,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逐步扩大绿色自然生态空间,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面积扩大到10.56万平方公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8%,水土流失治理率达23%以上,河流、湖泊、湿地面积逐步增加,八大水系(乌江、沅水、都柳江、牛栏江-横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水质优良率保持在92%以上,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6%,地级市全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李克强总理指出,江西要努力在加快改革开放中推动形成发展新格局,在经济升级中走出发展新路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继续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战略定位:
1.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把鄱阳湖流域作为一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江湖开发、保护与治理,建立覆盖全流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改革试验,全面推行河长制,探索大湖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为全国流域保护与科学开发发挥示范作用。
2.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实施,加快绿色转型,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建立健全引导和约束机制,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率先在中部地区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3.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创新监测预警、督察执法、司法保障等体制机制,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考核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4.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深度融合,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绿色价值共享机制,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六大重点任务:
(一)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快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积极探索流域综合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制度。
(二)构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体制。完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司法保障机制。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三)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着力完善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政策和制度体系,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
(四)构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逐步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五)构建绿色共治共享制度体系。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建立绿色共享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健全生态文化培育引导机制。
(六)构建全过程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强生态文明考核与责任追究的统筹协调。
通过改革创新和制度探索,到2018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河湖保护与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扶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到2020年,建成具有江西特色、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通过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85.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1%以上,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等,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基本建成。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