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环境 >绿色崛起的生态新城

绿色崛起的生态新城

2017-06-10| 发布者: |来源:

摘要:  汉江古道,知音故里。春秋时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从这里源远流长。当前,一座见证中法友谊的生态新城正在这里崛起。   这里就是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关键节点,“迎来绿色崛起多重战略机遇窗口”的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

   这里就是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关键节点,“迎来绿色崛起多重战略机遇窗口”的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

  蔡甸区三面环水,山水资源丰富,作为武汉市唯一省级生态区,是武汉市的生态“绿肺”,境内建有湖北省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对蔡甸区提出,要高标准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做好“法”字文章,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蔡甸区要把握好重点,擦亮名片,利用现有生态等优势拓展国际化招商视野。”武汉市市长万勇表示,蔡甸区动力和后劲不断增强,要充分挖掘潜力,朝着既定目标扎实推进。

  昔日汉阳古郡,今日中法新城。蔡甸区委书记、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主任刘子清对记者说,蔡甸区是传统农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蔡甸莲藕、新农牛肉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农业人口仍占全区常住人口的70%。蔡甸将对标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三化大武汉”,开展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动作促经济发展,争当武汉深化改革先锋,实现绿色崛起。

   让蔡甸农村改革发展搭上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快车

  “蔡甸区开展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既有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的外因推动,也有由传统农业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转化的内因需求。”刘子清说。

  蔡甸区拥有九真山、嵩阳山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沉湖国际湿地、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四大重要湿地,28个重点湖泊和近百座山体,构成武汉近郊最优质的生态空间。发源于蔡甸的知音文化早已成为武汉城市人文精神之源、中国和谐社会历史典范和世界文明交往的共同财富。就在蔡甸后官湖区域及周边3公里半径范围内,法资企业和法籍人员高度集聚。2014年3月,在中法元首共同见证下,中法双方签订的政府间合作的国家级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正式落户蔡甸。

  3年多来,该项目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要“在友谊之城,建设生态之城”,携手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并在联合国巴黎世界气候大会等国际化平台上推介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一大批法资项目纷至沓来,为生态城绿色、开放、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除了蔡甸区优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等优势,让中法生态新城具备了很好的先天条件。蔡甸区近年来的城乡统筹农村改革成果同样助力了生态城的落户发展。目前,蔡甸区城镇化率达63.2%,中法友谊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城乡一体化供水、美丽乡村、宜居村庄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可以说,生态城承载着蔡甸人的国家使命,也让蔡甸农村改革具备国际视野,搭上快车。5月26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城市设计方案全球招标决出最优方案:建设“农旅双环”共享型城市。意味着,今后生态城建设将会把现有村庄分为3类,分别进行改造、整治或拆迁,以农业和旅游业方式留住农民,同时按农业旅游业需求导向,用市场之手控制村庄建设。

  “蔡甸区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生态城的建设发展引领全区发展。”刘子清表示,目前蔡甸区正在致力于强化产业支撑,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发展,着力绿色崛起的经济增长板块。

  围绕“市民下乡”生态旅游做好城镇改革文章

  一望无际的蓝色薰衣草,法国国花鸢尾花热情绽放,洋溢着法式风情的钟楼、教堂等建筑,如若不加提醒,可能以为闯进了油画般的法兰西小镇,而这里却是在蔡甸区大集街,武汉首个花主题都市田园闲度假综合体“花博汇”项目。从“五一”试开园到“六一”,游客量达20多万人次。

  “花博汇大部分的建筑是从进城农民的闲置农房改造而来,既解决了景区用地问题,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还增加了村集体资产收益。”6月2日,蔡甸花博汇总经理许江向记者介绍说,这里涵盖了7个传统村湾,项目建成后吸引几批市民下乡承租,已有民宿、文创、咖啡馆、餐饮等各种业态入驻,曾经没有人就业的农村,现在出现了用工荒。

  前不久,武汉市出台了鼓励市民下乡“黄金20条”,蔡甸区花博汇正是极响应这项政策的特色生态小镇先锋实践项目。刘子清表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农村出现了“空心村”,房屋闲置、居民骤减,这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的遗憾。蔡甸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让那些想在农村居住、养老、创业的市民都能走进农村。

  近年来,蔡甸区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奓山星光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试点村——索河梅池村等为代表的美丽村庄。

  为把这些美丽村庄的“盆景”串联成“风景”,蔡甸区集中连片进行美丽乡村全域改造,构建出以主城为重点、产业新城为支撑、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刘子清认为,未来几年,蔡甸将牢牢抓住行政中心东移契机,毗邻武汉市区的蔡甸主城,将会与中法生态城融合连片发展;蔡甸东南部地区的产业新城,将以蔡甸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带动蔡甸中部地区,实现沌口、常福、奓山一体化发展;蔡甸区西南部的沉湖湿地保护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正在建设沉湖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实施索河镇和玉贤镇撤镇设街改革,在有山有水有人文的蔡甸中西部,形成特色小镇群。

  打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蔡甸版”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蔡甸区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被湖北省确定为全省首批3个县域试点之一,201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单位。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也关系到蔡甸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蔡甸区区长彭巧娣在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启动会上说,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揽子解决蔡甸区三农问题及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诸多矛盾的战略举措。

  据介绍,到2016年底,蔡甸全区288个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清人分类,核定农村集体账面资产14.9亿元,固定资产7亿元,共确定集体成员4.5万户、15.3万人。在此基础上,蔡甸选择9个重点村分类实施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蔡甸区在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大、收入较高的华林村等5个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成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统一运营集体经营性资产;在集体净资产量较小但资源性资产丰富的群力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运营集体资源性资产;在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为主的上独山村等3个村,与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合作发展规模经营,入股农户获得保底租金和股份分红。

  改革后,蔡甸区这9个试点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总收入达到450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60元。

  5月25日,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经管总站站长王乐君,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涂胜华在蔡甸区调研时表示,蔡甸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大,工作进展快,总体态势平稳,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效果,要为全省、全国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最新评论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评论

支付方式

  • 支付宝
  • 银联
  •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首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生态热点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