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产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领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领域

2017-11-19| 发布者: |来源: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更是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还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更是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还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领域。

一、从生态文明理论的三个流派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在世界生态文明理论中,有三个主要流派,一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文明理论流派。这个流派过度强调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作用,主张一切为人让路。二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文明理论流派。这个流派过度强调自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张以极端的方式回归自然。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这个流派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前两个流派各有偏颇不足为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世界生态文明理论的主流。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系统的生态观论述,后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辩证与实践的自然观,依据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人类活动能改变自然,但人类的历史进程是与自然的变化相辅相成的。二是,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依据是马克思的“自然的优先地位应然保持着”和恩格斯的“自然的报复。”马克思认为,人类创造物质与物质预先存在相关。恩格斯认为,人类每次征服自然都是暂时的,最终都会得到自然的报复。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社会。依据是马克思的“越是以大工业作为发展的基础,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指明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更不是生态可持续的社会。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切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改变社会制度。

现在看,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并不像马克思描素的那样,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异化的结果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我们距离实现共产主义,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社会主义阶段,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填补了这个空白,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新境界,更是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领域。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五位一体”高度,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领域,又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

二、从建设“美丽中国”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个五要素对应的是报告中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换句话说,美丽中国就是“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强国的具体体现,因此报告第九部分的标题,才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在这部分,“推进绿色发展”是管总的。美丽中国建设,必须把绿色发展落到实处。在这里,绿色是方向,低碳是目标,循环是手段。“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而且“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政治当担。“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即要制止发生新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也要还历史欠账,还要用制度确保生态系统保护。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提法,也与落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额外性”问题遥相呼应。“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制度保障也是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比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省以下监管监察机构垂直管理”试点,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就是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体制机制创新。

三、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九部分,开篇就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虽没有直接提“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在这部分分列了四个标题,第一个就是“推进绿色发展”,在这段,通篇谈的都是低碳发展。而“推进绿色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中的第十三个基本方略——“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应的,着重的体现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且,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虽已成为全党共识,但还不乏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到底为什么要低碳发展,许多人还不完全了解。低碳发展是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为了确保地球生物圈不发生不可逆转的崩溃,是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在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保障,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领域的中国智慧。


最新评论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评论

支付方式

  • 支付宝
  • 银联
  •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首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生态热点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