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流溪生态保护中心举行的“河流·区域·乡村”发展研讨会在帽峰山脚下的的白山村拉开帷幕。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导师陈忠暖,以及多名业内大咖和当地村民围绕“乡村生态旅游”的话题,以白山村作为案例进行乡村特色旅游与水资源保护的可行路径探讨。
除了各界大咖,研讨会的与会人员还有当地的村民、村干部、政府官员、高校学者、房地产企业家及环保公益组织从业者,他们都是白山村未来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作为研讨会的延伸,叮咚生活节展开系列活动,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白山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
大咖齐论,共谋乡村旅游之路
研讨会上,围绕“都市乡村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主题,袁奇峰从白云区农民和农村土地的“非农化”讲起,认为“农业的生态功能已经超越了生产功能。”以海珠区万亩果园和增城的工业、生态和中心城区三板块发展战略为例,阐释了生态保护的责任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观点。
而要实现乡村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平衡,袁奇峰认为,不能把所有保护的责任交给农民,需要政府通过合理的谈判,把城乡利益边界划清楚,并围绕土地增值构筑利益共同体。
乡村旅游发展如何破局?国内著名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赵卓文以“乡村发展的新思维”的主题,指出乡村发展需要扭转思路,“我们的人文,包括流溪河和帽峰山一带,跟长三角总觉得还是差一点点东西。” 而要突破白云区乡村旅游的旧态,赵卓文认为,需要有“开放、共享、免费的互联网思维”,还要做出乡村休闲旅游的特色与创新,“个性的丑胜过普通的美,特色非常关键。”他说。
不同于赵卓文和袁奇峰从宏观角度上论剑“乡村旅游”,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导师陈忠暖从白云区白山村的实际出发,认为白山村应该定位为:满足都市人休闲需求的多次前往的近郊旅游点。“近郊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什么呢?就是来往的时间比较短,交通便利。”陈忠暖建议白山村可像大型超市一样开通乡村旅游专线车。此外,还可借帽峰山之力,将乡村游和生态游结合起来。
白山村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之路
白云区帽峰山南麓的白山村有着优质的山泉水资源,连家住广州番禺的市民都不惜驱车几十公里来这里取水。白山村同时还是广州的备用水源和龙水库的集水区,从帽峰山麓汇集而成的各支小溪流都将汇入白山洞河流入水库。
而70多岁的居民叶婆婆在研讨会上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时,说当时的流溪河清澈见底,她出嫁后还经常带山泉水作礼拿到夫家,被夫家人夸水好喝。而如今,说起流溪河的水质,叶婆婆连连摇头,强烈呼吁大家保护流溪河。
接着叶婆婆的话,袁奇峰谈起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认为生态本身的价值也会成为一种消费品,而且更具有持久性。“我们的好山、好水,这种生活方式能变成一个休闲时代的消费产品的时候,它会给你回报,我觉得发展和保护是不矛盾的,保护就是发展的结果。”
同样,在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上,白山村也是先行先试。作为广州14个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点之一,白山村还是国家住建部在广东省唯一的全国村庄规划试点。
流溪生态保护中心从2016年3月开始在白山村驻点,希望通过在流溪河流域内建立水生态社区,协助在地居民成立环境自治小组开展解决相应环境问题的行动。流溪中心认为,河流的流域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流域内居民参与其中,让其看见水生态社区的优越的生态环境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善用之并提高社区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以及衍生出来的文化产业都是其中可探索的道路。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