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盛,中原大地绿意浓。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被摆在突出位置。我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荒山披锦绣,国土绘丹青,绿色成为中原大地最动人的底色。
年均新造林320万亩
4月11日,紧邻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的马蹬镇卧牛山上,漫山新绿初绽,去冬栽植的大叶女贞已戴上绿“帽子”,香樟、楸树、火炬松等小树苗在微风中舒展身子,争相发枝散叶。
去年9月,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乱石。淅川县林业局营造林科工作人员程红芬清晰地记得,她们一行三人来实地调查时,山上还没有路,蹚着荆棘、鲜花刺测量,虽然小心翼翼,到头来还是用了20多张创可贴。
如今,这里山青水碧,形状各异的石头依然夺人眼球,石头缝里扎根的小树苗让大山充满生气。
近年来,仅淅川一个县,每年就新造林10万亩以上。放眼全省,年均320万亩的新造林在为中原大地不断添绿增色。
2013年以来,全省共完成造林1600万亩,森林抚育改造1770万亩。全省森林面积由2012年的5756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6144万亩,森林蓄积量由1.42亿立方米增加到1.7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2.98%提高到24.53%。并且,我省已有11个省辖市荣膺国家森林城市。
一方面抓增量,一方面防减量。2016年开始,全省范围内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269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资源保护力度空前。
经过多年大规模国土绿化和森林保育,中原大地逐渐绿起来美起来。“容易造林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全省剩余约900万亩宜林地,多属于山区困难地。”省林业厅造林处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小树多大树少,纯林多混交林少,落叶树多常绿树少,亟待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2015年我省森林抚育和改造建设任务首次超过新造林面积。
去冬今春以来,记者在全省多处走访发现,各地在城市绿化、通道绿化、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倾向于选择观花及彩叶树种、常绿树种。其中,规格大、造型好、品种稀缺的精品苗木更受欢迎。专家表示,增量提质正成为我省林业建设的主旋律。
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迸发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最经济的“吸碳器”,也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据科学家研究,一棵50年生的树,市场木材价值大约2000元,而它产生的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吸收有害气体、减轻大气污染等生态价值总计约120万元。统计数据表明,我省2017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约2400亿元。
走进森林,人们会感觉清新舒服、心旷神怡,是绝佳的养眼、养心、养生所在。“回归森林”、畅享绿色成为温饱之后百姓越来越迫切的渴望。我省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刚刚起步,潜力初现端倪。全省已有118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年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人数1.2亿人次,森林旅游年产值达到165.9亿元。
森林、湿地也是珍稀野生动物天然的庇护所。近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白天鹅在我省多地留下倩影,金钱豹、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重点野生动物频频现身,不少过冬候鸟从“过客”变成了“住客”。
生态兴则产业强,兴林而富民,生态与经济双赢局面在我省已不鲜见。
树莓之乡封丘县种植树莓达5万亩,亩均效益8000多元,长达4个月的采摘期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带来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林州市化劣势为优势,270多万亩的山地丘陵逐渐从乱石坡变成花果山,经济林面积达30万亩,坡地经济富了乡村,绿了荒山,催生了生态游;
西峡县“果、菌、药”三大特色产业对全县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贡献分别达到64%、65%,全县林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财政收入的40%、农民人均收入的68%直接或间接来自林业……
据统计,全省林业年产值由2012年的1088.7亿元增至2017年的1966.3亿元,平均增速在10%以上,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体制机制革新破解发展瓶颈
2012年前,我省基本完成以确权发证为主要任务的集体林权制度基础改革,6788万亩集体林地分配到4255.6万名林农手中,林农获得林地经营自主权,种上了“摇钱树”。
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省不断深化改革,林权流转合同标准文本使用率大幅提高,全省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由68%提高到75.4%。
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林业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林地面积达806.6万亩,推动林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三门峡市陕州区二仙坡果业流转山场从500亩扩大到3万多亩,当地苹果从一斤仅卖0.2元,到如今生态苹果按个卖,还获得出口欧洲的通行证。该公司累计带动三门峡市2万余户果农提高管理水平,受益面积达10万多亩。
2017年,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意见》,要求探索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进一步为林业增添动力、释放活力。目前,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权流转等改革正在不断推进。
期待已久的国有林场改革这两年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林场面积虽然仅有688万亩,却扼守着黄、淮周边以及主要水库周围、风沙前线等重点生态区域,森林蓄积量约占全省七分之一,是我省维护生态安全的主战场。而今,我省93个国有林场迎来新生,经费实行财政全供,从伐树求温饱向全身心保生态转变。
为期五年的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去年圆满收官。据悉,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即将出炉,今后十年,我省将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把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作为突破口,大力营造混交林,力求达到四季常青、季季花香、三季有果、绿美交融的效果,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阴化、庭院花园化。
十年后,我们与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河南相约!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