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咸阳以生态休闲游著称的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山庄等景点游人如织。生态休闲游已成为咸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这是“旱腰带”生态修复带来的发展活力。
咸阳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南部有砂石,中部有石灰石,北部有煤炭。多年的无序开采,让咸阳背负了开发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欠账。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以资源环境治理为着力点,咸阳开启了全面系统的生态修复工程。
在东西100公里长的“旱腰带”上,咸阳利用挂网喷播、飘窗绿化、坡面光伏、岩体喷绘等生态修复技术进行采石场修复。目前,咸阳对废弃、关闭矿山进行全面治理恢复,共修复岩石裸露区近40万平方米,治理恢复面积5781亩。如今,在“旱腰带”的生态长廊上,依次排开了泾阳龙泉山庄、三原金源山庄、礼泉袁家村、乾县唐农苑特色旅游观光“经济带”。
面对咸阳北部煤炭采伐造成的环境伤害,咸阳先后实施了旬邑县百子沟煤矿开采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村南村地裂缝地面塌陷治理恢复工程,复垦覆土4.56万立方米,护岸砌石749立方米,护坡砌石616.4立方米。
2017年7月9日,渭河咸阳城区段北岸综合整治水面景观及滩面生态治理工程在新打造的文化运动休闲区隆重开园。这个曾经砂场遍布、垃圾乱堆的地方,经过5年不懈治理,变成了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咸阳全面治理水土流失,先后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等重点工程,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0条以上。
据咸阳生态环境修复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咸阳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的生态修复,实现了北部森林化、中部果林化、南部园林化生态产业效果。“保护母亲河·澄清泾渭水”行动,打造出渭河、泾河景观生态长廊;而“严控污染源·善待黄土地”行动,则把“旱腰带”生态脆弱区、渭北旱塬水土流失区、彬(县)长(武)旬(邑)煤矿采空沉陷区变成了景色宜人的旅游生态区,其带来的红利,正在成为咸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