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热点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李萌:释放生态红利 实现生态崛起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李萌:释放生态红利 实现生态崛起

2018-04-29| 发布者: |来源:

摘要:  绿色是梧州的底色,梧州的优势在生态、梧州的潜力在生态,梧州的未来也在生态。梧州要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实现生态崛起、绿色赶超,需要重视生态红利的问题。...

 绿色是梧州的底色,梧州的优势在生态、梧州的潜力在生态,梧州的未来也在生态。梧州要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实现生态崛起、绿色赶超,需要重视生态红利的问题。

  什么是生态红利?

  生态红利是指生态产品以及具有生态属性和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提供,所带来的就业增量、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提高而形成的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社会收益。

  一方面是生态资产的保值增值:自然生态产品和服务(例如天蓝、地绿、水净、生物多样性)的数量和品质的供给增加,而提升的民生福祉(健康、旅游)和社会收益。

  另一方面是生态负债的减少:一种是通过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动物迁徙通道建设,而人为改善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还有一种情况是不需要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而是减少对系统的干扰,例如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还湿、休渔,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而使生态资产保值增值,从而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升生态产品(例如洁净的水)和服务(例如保持水土和生物多样性)的产出和供给,对生产力的保护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提高而形成的社会收益。

  如何释放生态红利?

  释放生态红利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释放,有些生态红利可以自然释放,例如良好的空气带来的健康。二是人为释放,即直接派发或人为干预带来的生态红利。例如,村里选取贫苦户作为清洁员,净化农村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对市民开放生态环境较好的政府部门的公共绿地等,都属于直接派发。发展生态产业、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属于人工干预。

  释放生态红利的路径主要有打造绿水青山产生生态红利、发展生态产业获取生态红利、转变消费模式拓展生态红利、深化体制改革激活和释放生态红利、推广应用生态技术放大生态红利等。

  特别是,目前公众消费发展阶段正由温饱型转向品质型,更加注重消费的质量和健康内涵。比起之前的高碳污染和奢华,人们现在更趋向于绿色清洁低碳品质健康的消费方式。

  梧州市可借助青山绿水,发展休闲、康养、旅游,促进更多的人们关注身心的修养,吸引越来越多生活在喧嚣城市里的人们去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净化身心和灵魂,通过消费偏好转型使得生态红利被发现,并不断拓展延伸。

  生态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放大生态红利,污染防治和废弃物利用所形成的减少生态损失和增加生态产品具有双重生态红利。例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电、生产饲料肥料建材等,不仅保护环境,而且提供就业,增加收入。

  技术革命和技术突破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成本。例如,储能技术得以使间歇性的风能光能根据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加以释放,农业生产的光能灌溉和光热保温系统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产量、保证品质。

  释放生态红利要处理六个关键问题

  第一、要确保有生态红利可释放。

  这就要求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环境法治建设等。

  第二、要舍得并科学释放生态红利。

  释放生态红利,要舍得分红,类似企业赚了钱,还存在是否舍得分红的问题。释放生态红利,要科学释放,防范开发利用过度。如果人类对自然劳动成果的索取超越了自然的劳动生产力,自然价值就会退化,自然生产力下降甚至消失。同时,让自然参与分配,如:生态用水,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对水资源的分享,大江大湖湿地近海浅海的鱼虾贝类,人类不应该吃干榨净,而必须留给鸟类和其他生命群体一部分,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三,要正“三观”防“伪生态”。

  即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政绩观和发展观。伪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一些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打着生态文明旗号却违背了生态文明建设原则及要求的活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伪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普遍存在。“伪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特点是,违背自然规律、超越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建设。其典型表现为:一是大树进城,好树搬家。二是人工打造绿水青山。三是生态折腾,无止无休。

  伪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不仅导致大量浪费。也使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可持续。“没有可持续性的‘人工生态 ’就是 ‘伪生态 ’。国内许多干旱城市在大喊节约用水的同时,不顾 ‘家底 ’,在生活用水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过度开发、使用城市景观用水。例如有的城市挖湖造景,为维持几十公顷、上百公顷的水面,不惜动用地下水源。且不说这种做法本身造成的庞大开支,仅湖面每天蒸发的水分就是不小的浪费” 。

  第四,要合理促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指从资源论的角度,绿水青山是有价值的,或者说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如果不被开发利用,作为是一种资源存在,绿水青山只是一座有着丰富资源的“山”,甚至有可能退变成穷山恶水。要避免“拿着金饭碗要饭”、“住在金山银山上没饭吃”问题,就要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变成金锭银锭。

  生态建设需要本土化,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是定位绿水青山开发利用引领模式的重要依据。以梧州市为例,梧州作为经济基础欠发达,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需要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利用有利的生态环境资源来发展经济。在定位绿水青山开发利用引领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梧州市的这种优势与需求。

  第五,生态红利要与扶贫攻坚统筹。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扶贫开发的经济优势。

  很多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的区域,也是边远或者欠发达的贫穷区域。扶贫攻坚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工作。生态扶贫是扶贫的重要模式之一,不单单是生态补偿,也不是简单的生态移民搬迁。应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加强技术输出和帮扶。

  第六,要处理好共享红利与竞争发展的关系。

  生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例如,京津冀的雾霾问题),生态红利也应是开放的,应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共建共享生态红利。

  梧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但是各地生态产业的催生大都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合作机制,与周边区域的协作也比较有限,在发展中难以形成以点带面、多种产业深度融合和差别优势。

  推进一体化的市场建设,破除区域垄断和保护壁垒,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产品的对接,信息的交流、技术的协作、市场的对接。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做好生态文明的本土化建设,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和“你做好、我做精,你做精,我做强”的竞争态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产业合作与融合,增强本地本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互利互惠、共建共赢。


最新评论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评论

支付方式

  • 支付宝
  • 银联
  •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首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生态热点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