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生态 >让生态文明理念走向世界 十二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举办

让生态文明理念走向世界 十二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举办

2018-05-08| 发布者: |来源:

摘要: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2018年4月27日,第十二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首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在世界生态名城克莱蒙市召开。本届论坛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蒙市政府、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环保部...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消息:2018年4月27日,第十二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暨首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在世界生态名城克莱蒙市召开。本届论坛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克莱蒙市政府、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黄河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缅甸、中国香港地区等地160余位中外代表参与了讨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生态旅游分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王春益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王春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地球不是我们这一代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从我们的子孙手中借来的。历史上的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而由于自然灾难和人为因素,使生态状况的急转直下,也让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古文明,由盛转衰,甚至走向毁灭。保护地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虽然当今世界存在着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制度,唯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会让地球上的人类和谐共处,理性选择共同的未来。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生态文明。

王春益指出,生态文明来源于生态思维。中华民族的生态思维蕴含在其文化理念中,体现在伦理制度中,延续于历史传统之中。儒、释、道三家尽管在对自然的具体态度上有差异,但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定位,这个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问题作了回答。把人看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的德性主体”,把“天人之际”“天人合一”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最本质的就是善待自然、顺应自然。孔子说:“仁者爱人”,要人们把仁爱推广延伸到对世间的一切物质和生命。释家提出“佛性”乃万物之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宣扬众生平等,认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心净则土净”。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把天人之道、道法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遵循,这些思想和主张,是我们的祖先在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道路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本质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健康的生态文明社会。

总体上说,西方的盖娅假说、过程哲学、深度生态学、有机马克思主义以生命有机整体、内在相关、生成发展、多元共生为思想基础,强调有机整体主义,以有机思维方式,把地球看作是一张生命之网。以上思想成果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维,其表现特点是用整体性、过程性、可持续性的观点看待自然和人类,它们本质和根底是生态的、有机的。因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生态文明的土壤和根系,西方优秀思想文化为生态文明提供了植被和营养。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上一脉相承

“脉”就是用生态思维看待地球生物圈而形成的全球发展共识。可持续发展是对高度发达的工业(后工业)社会出现的问题,运用生态的、过程的、有机的辩证思维深刻反思的思想成果。为何世界各国、全球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基本认识能够达到一致?因为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地球生物圈的基本规律,是用生态思维审视人类与地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代际与代内公平等的新认识,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意识形态、种族、宗教信仰等藩篱,全球基本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进程,将有利于人类社会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

与可持续发展相比,生态文明则要求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来清醒把握和全面统筹解决生态、资源、环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全方位着眼着力。中国把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战略部局,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也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进程的巨大贡献。全球范围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二者产生的背景、要解决的问题、实践的路径、追求的目标等方面基本相同,在本质上有着一致性和关联性,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扩展和升华,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和中国式表达,同时,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生态文明走向全球提供了宽广的思想视域和实践空间。

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也造成了较大的生态欠账。现实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锐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国上下、各地各级、各行各业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度解决水土气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并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指导和根本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态生活环境和生态产品”等理念,深入人心、深得民意。2018年3月,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宪法,成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成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国内国际普遍反映,这几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中国深度参与和引导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是最早通过立法程序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别方案的国家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早在2015年中国就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不断为全球低碳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一方面提高政策透明度以增强互信,另一方面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升级发展模式。早在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绿色金融债券,目前,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同时中国还创造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于2017年9月初启动了传统能源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事实上已经在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金融等领域成为全球标杆。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国外有的少数人和个别媒体认为,“一带一路”在给沿线地区和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但事实绝不是这样的。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绿色发展之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中国企业严格执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拿出去的都是先进的高新技术,更不是输出落后产能,是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确保共同生态环境安全,当前,中国已经在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成为世界领导者。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走出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做全球生态文明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生态文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和全人类的。


最新评论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评论

支付方式

  • 支付宝
  • 银联
  •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首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生态热点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