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党支部书记到村党总支书记,黄晓本一当就是26年。从3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到如今年近六旬的小老头,这些年来,黄晓本和他所在的路西村,一起切身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变化,他说,“过去一穷百穷,老百姓靠砍树卖钱;如今,不砍树也能帮助老百姓致富。”
这一变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路西村所在的安徽省旌德县,有着“黄山东大门”之称,是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2015年成立县级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探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过去,身处山区、交通不便使得路西村光有青山绿水,无法变成金山银山;如今,黄晓本已颇为自豪,“天生丽质”的村子,经过美好乡村的建设,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3A景区。受益于乡村旅游新业态的萌生,再加上县级政府层面的锐意改革,村子实现了企业发展、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三者的有机统一,光是以千亩茶园为核心的3A景区,一年就能增收20多万元。
旌德县委常委、县“两山”理论研究与协调推进办公室(下称“两山办”)主任胡兴华认为,以旌德县为例,“两山”理论背后存在着很强的经济逻辑。对于地方领导来说,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不受一时的政绩、考核所惑,根据当地优势、整合资源,探索转型路径。
因地制宜实践“两山论”
1992年,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黄晓本,当选旌德县三溪镇陈家村的党支部书记。2004年,陈家村与河西村合并。因紧邻国道、省道西侧,合并后的新村取名为路西村。由于做事有想法,在群众中颇有威望的黄晓本,接任了路西村党总支书记。
他说,(以前)村子身处山区,对外交通不便。虽然生态环境很好,但是村民生活艰苦,就靠着砍树卖钱。集体经济也基本上空白,村干部甚至连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如今,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创建了国家级3A景区,村民收入也翻倍。
作为路西村的村民,切身感受到的是生活幸福感的增强。黄晓本举例,同样条件下,路西村的小伙子比其他村更容易娶到媳妇。前两年,村里的一个小伙子娶媳妇,女方家远在山西,又是独生女,起初女方家长不太同意,但又拦不住,索性提出了15万元彩礼的条件,但后来看到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到最后结婚之际,彩礼之事干脆不再提了。
同样的山水,缘何有了一前一后的贫富之别,绿水青山转向金山银山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经济逻辑?尝到了“绿水青山”甜头的黄晓本认为,“绿水青山”并不完全等于“金山银山”,但可以引入市场主体,嵌入好的项目和产业,将资源盘活,从而实现转化。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培育出消费群体之后,市场主体是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他说,现在,村民们不砍树也能致富。原因就在于,将山林保护好之后,游客更愿意花钱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埋单,从而带动餐饮、民宿等产业的发展。村子里有将近千亩的空中茶园,多年来对外销售茶叶,投入大产出小,一年收入也就3万多元;现在以空中茶园为核心,打造的国家级3A景区,由村集体委托企业运营,除了发包租赁的13万元收益外,每年还有10万元保底的收入及门票分成。
黄晓本认为,“如果继续以砍树卖钱,继续以(单一)茶叶卖钱,就不会有现在的收入。”值得关注的是,空中茶园属于集体所有,最初疏于管理,效益不佳,有人主张一分了之。“如果当初分掉,这边栽树,那边开荒,搞得乱七八糟,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路西村的变化,是旌德县发展思路转变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开始,旌德县着力探索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次年成立“县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生态立县全域旅游的意见》,以“保水、保土、保空气、增绿”为主题开展“两山”行动,2017年,旌德县成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
胡兴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旌德此前做的一系列工作,对拿到“实践创新基地”这块招牌有莫大裨益,又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将来要做的工作十分契合,因此不能等闲视之;县级层面成立的“两山办”,旨在系统挖掘和梳理“两山”理论和协调县内外的诸多职能部门。
他认为,“两山”理论是辩证统一的。比如中央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两山”转化方面,其内在的经济逻辑可概括为,“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
具体到旌德县,因地制宜选择了两条转化路径,第一条路径是通过绿水青山吸引高端人才,进而汇聚技术、资本、项目,发展生态工业,最终铸就金山银山;第二条路径是通过绿水青山招引八方人气,进而体验旅游、会展、养老,实现农旅融合,最终铸就金山银山。
围绕这两条转化路径,旌德县将健康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以健康制造、特色小镇、全域旅游、文创会展、银龄康养为抓手,立足优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发展全域旅游、双长制并行
2015年7月,京福高铁全线贯通,在旌德县城设立的旌德站,是高铁沿线距离黄山风景区最近的一站,仅30公里。
旌德县白地镇党委书记柴长宏称,高铁站的开通,相当于打开了黄山的东大门,为全县开展全域旅游带来了契机,“既然挨着黄山,发展旅游就没有理由不背靠这棵大树。这样一下子就多了几百万的游客。”
近年来,旌德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主动融入大黄山国家公园,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基地和目的地。2017年,旌德县的旅游产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60%。这意味着,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旌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对于旌德来说,其客观情况是,地处皖南山区,对外交通不便,过去在吸引投资方面缺乏竞争力,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恰好限制了污染企业的进入,反倒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今,国家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让这个只有15.2万人口,却有97.7万亩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69.2%的“山区小县、林业大县”,有了颇为显著的后发优势。
为全面保护绿水青山,2017年6月,在全面实行河长制的同时,旌德县在全省先行试点林长制,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试行)》,探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问效追责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体系。
旌德县林业局副局长梅学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想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前提是推行林长制保护好森林。推行林长制以来,林业保护也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比如,建立县乡村的三级林长制架构,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对于各级林长来说,林业的保护和发展同等重要。
在促进林农增收和致富方面,旌德县更是改变了过去“造林—砍树—卖钱”的老路,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以林地入股合作社,3.3万林农变股东,享受分红收益;二是发展林下经济,扶持和鼓励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三是推进全域旅游,景区与林农签订协议,付清租金约定不采伐树木;四是参与森林公园建设,以保底分红的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是探索发展碳汇经济,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将“碳库”变为“钱库”。
梅学峰表示,为保障林长制的推进,更加有力地推动落实林业工作,旌德县政府还将林长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森林资源出现负增长、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
与此同时,减少传统经济发展动能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离不开环保部门的努力。
旌德县环保局局长刘文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了从源头上保护绿水青山,在准入方面,从2015年开始,县里面就一律不准再上马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此外,做好污染企业防治设施的家底排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升级改造、整治到位。
她认为,就旌德本身条件来说,“绿水青山”还可以,但“金山银山”不足,落实“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需要在“就是”这两个字上下功夫。具体到环保部门,县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时就明确表示,环保局不要有太多考虑,要下定决心将环保搞好——这让环保部门有了底气。
旌德经济动能的转换,也让县里感到了考核的压力。胡兴华称,虽然现在不以GDP论英雄,但在实际考核体系中,许多指标的设置还是跟GDP相关,比如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这导致众多考核汇总起来,旌德县始终面临着考核压力。
压力与动力并存之下,生态保护倒逼企业转型也收到了效果。胡兴华举例,县里曾有一家做废铜冶炼加工的企业,对GDP的贡献占到四分之一,体量虽大,但对财政的实际拉动不大,也不利于绿水青山的保护,当时政府就痛下决心将其退出,这就影响到了当年的经济数据。不过,挺过第一年,第二年就好多了。“这就像毒瘤一样,迟早要做出决断,晚痛不如早痛。”
当然,旌德也不是简单地将所有传统产业一砍了之。比如,玻纤行业曾经是旌德县支柱产业。为保护青山绿水,旌德县全面淘汰了玻纤行业陶土坩埚拉丝工艺与装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引进新技术,延长产业链。
胡兴华称,为了环保不要经济,这不是中央的初衷。任何传统产业转型中都会出现问题,关键要看怎么应对。玻纤行业经历过短暂调整后,不但没有影响到工人就业,还对财政、GDP的贡献有所增加。即便是有一些工人失业了,也可以通过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消化掉这部分群体的就业。
着眼一盘棋的改革
在旌德县试点改革的大棋局中,改革从来不是孤立的。全域旅游战略的确立,背后涉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5年,旌德开展集体股改试点,2016年,整县推进集体股改,全县68个村(居)注册成立集体经济公司,全部村民成为公司股东,每个村挂“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四块牌子。
在实践探索中,集体经济公司是母公司,除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光伏发电等简单经营外,不得独立经营,只能通过入股,跟民营主体成立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经营。
柴长宏提到,在白地镇江村,母公司以老街、祠堂等占股60%,县旅游公司以财政投入占股30%,部分农户以自有古民居(如黯然别墅)等占股10%,组建子公司,再将这些旅游资源委托给企业运营,约定增长机制、退出条件,实现多方共赢、共享发展。
改革带来了集体收入的增加。2017年底,全县68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比改革前增长了4.5倍,集体经济空白村不复存在。之所以重新重视集体经济,柴长宏称,在农村,有句话叫“手中无米,唤鸡不理”。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好处的话,连鸡都不睬你。带动百姓发家致富,不能光喊口号,因此集体经济一定要发展壮大。这对于巩固基层政权,推进农村事业的全面进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考虑到市场经营存在的风险,母公司既要享受分红收益,还要承担风险。
作为“两山”理论的创新,旌德县成立的“两山办”负责对全县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在印发的《旌德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八项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值得关注的是,旌德县重点探索和创新了“四个一”:“一张表”即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自然资源清产核资、确权登记、明确权责;“一套图”即多规合一,并统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一本账”即绿色GDP的综合统计和考核,探索建立生态文明指数,对县域发展进行科学评价;“一张网”即构建智慧平台综合运用网络,整合公安、城管、旅游、扶贫等相关部门管理职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提升生态保护的科学化水平和分析决策能力。
对于“一张表”和“一本账”制度的建立,胡兴华认为,从宏观层面上,国家战略发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也就意味着指挥棒发生了变化,地方的考核评估体系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套生态文明指数体系的建立,将较好地反映出旌德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胡兴华认为,旌德县的生态本底很好,但从治理和保护的角度来看,还有提升空间,在创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提升空间。尽管有京福高铁穿城而过,但交通始终是限制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尚有深挖的潜力;而在打通与外界的主动脉基础上,旌德还要着力疏通乡镇村之间的毛细血管。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2016 中国生态网版权所有 网址:http://www.zgstmh.com 备案:蒙ICP备16004039号-1